close



開車到濰坊。


其實,開車沒什麼大不了的,只是重點是開車的地方在大陸,狀況很多又不熟悉的道路方向,不過為了方便還是決定自己開車,感謝老天,手排我還沒忘。


路上遇到很多在大街上曬麥子的,景象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台灣鄉下,不過不管那時候或是現在都不會像這樣在馬路要道上曬稻穀,因為這樣的麥粒在道路上,因為抓地力不好很容易造成摔車危險,剛開始遇到路上有麥子,我總不忍心踩過,因為不管稻子或是麥粒,應該都是『粒粒皆辛苦』的,盡管朋友再怎麼說著『沒事』,我總還是盡量讓開,但是後來我發現,實在是讓無可讓了,因為讓了這向車道,對向車道上也有麥粒,或更甚著有人在麥粒前用木棒或是石頭圍起『界線』,不只是畫下了楚河漢界,也因此讓人不要從麥粒上碾過,只是這樣一來,能走的路就更受限制了,其實這些也都還是次要的,最令我捏把冷汗的是那些在路中間翻麥子的人,一點也不警覺有來車,或是心裡就認定了『車』會讓『人』?難怪在大陸開車大家都拼命按喇叭,目的之一是『趕人』。


在濰坊吃了不少東西,每樣都令我感到新鮮。


第一好吃的我覺得是肉火燒,但不是每家都好吃,一定要是那種剛烤出來會燙手的,不過我覺得很奇怪的是:為什麼肉火燒大家都要配豆腐腦?這個東西吃起來像是台灣的『豆花』,不一樣的是『豆花』是作成甜的,這種口感像豆花的豆腐腦是吃鹹的,讓我不太習慣,尤其又加得那麼辣,不是當地人肯定接受度不高。


上次來沒吃到『朝天鍋』,這次特別央求嚐試,不過...有點小失望,怎麼跟俺爸爸的單餅捲雞蛋差不多呀?就是大家圍著的那個大鍋的樣子比較特別。


另外就是『和樂』,要真是想找一個比較類似的台灣食物做比較,我會覺得它很像我們一般吃的『烏龍麵』,並且做法與『米苔目』相似,簡單的說就是把麵團用米苔目的做法擠出麵條,粗細跟烏龍麵一樣,我個人吃麵很要求麵體與湯頭,這和樂的麵體吃起來還不錯,Q度與筋度都有了,最不喜歡吃的就是已經煮太久已經軟爛的麵條,台灣人比較愛變花樣,比方說日本的水果可麗餅到了台灣就有了鹹口味,牛肉的、豬肉的、雞肉的、鮪魚的...,我倒是覺得這和樂也可以變化一下配料,來個類似海鮮烏龍麵,再蓋上個蛋肯定不差。


晚上在『燒烤一條街』吃的燒烤,其實我對這樣的東西是又愛又恨,喜歡它的風味,不過很討厭的是一旦吃完燒烤全身連頭髮都是煙味,東北大叔大嬸叫喊著要我不要再逛了,每家都一樣,趕緊的就在這一家坐下吧,選了一家佔上風位置的(不過後來發現也沒什麼用),點了我喜歡的『筋骨』,我喜歡那個硬脆硬脆的口感,肉串倒是一般,不過饅頭我覺得挺好吃,又讓我想爸爸了...


幾天下來,我反而覺得濰坊比濟南要更熱鬧些,不但是隨處可見的小吃攤,在風箏廣場還有各種年齡層的人在活動著,在一些主要的道路,夜晚也像高雄一樣,用光影打造城市特色,有一種異地的熟悉感。

開車上濰坊



濰坊夜景02.jpg

邊吃邊玩是一件很開心的事,但是每每一遇到美食我就迫不急待得躍躍欲試了,事後才後悔忘了把那些好吃的給拍下來,希望很快還有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微微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